你的位置:快3怎么看技巧,4期必中 > 新闻动态 > 千年文脉滋黔北:遵义书院的起源、发展及当代创新
千年文脉滋黔北:遵义书院的起源、发展及当代创新
发布日期:2025-08-17 16:32 点击次数:82
多彩贵州网讯 历史文化名城遵义,地处黔北要地,自古便是中原文化与西南边陲文化交融的重要节点。其书院的发展轨迹,不仅是一部地方教育史的缩影,更折射出中华文脉在西南地区的传承与革新。遵义书院的创办与中原文化在西南的传播紧密相连,从汉代的发轫,到明清的勃兴,再到近现代的转型突破,直至当代的创新实践,历经千年而弦歌不辍,始终承担着传承文明、培育人才、教化乡里的重要使命。
一、汉代尹珍与务本堂:遵义书院的发轫与文化启蒙
遵义书院的源头,可追溯至东汉尹珍创办的“务本堂”。这一时期虽未出现“书院”之名,却奠定了黔北地区文化教育的基石,堪称遵义书院的精神滥觞。
尹珍,字道真,牂牁郡毋敛(今贵州正安)人,出生于公元79年。《后汉书》卷八十六《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》载:“郡人尹珍自以生于荒裔,不知礼义,乃从汝南许慎、应奉受经书图纬,学成,还乡里教授,于是南域始有学焉。”尹珍身处偏远的西南边陲,向往中原文化,公元99年,他前往中原求学,跋涉千里抵达汝南,后又奔赴京师洛阳,拜儒学大师、学家许慎为师。在许慎悉心指导下,尹珍刻苦研习,深得文字训诂之精髓,成为当时少有的兼通经史与小学的学者。
公元107年,尹珍学成回乡,怀着教化桑梓的宏愿,在毋敛坝“手建草堂三楹”收徒教学,开贵州文教之先河。他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,第一阶段是蒙学,教授学生字书,注重识字教育与书法艺术,解说文字教学八体;第二阶段则教授《论语》《孝经》,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儒家道德教育。尹珍言传身教,以其品德学识影响着学生,使乡民逐渐接受了中原地区的文明、道德和风俗。为彰显办学理念,尹珍将原学馆改名为“务本堂”,名出《论语》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,孝悌也者,其为仁之本欤”。
相关资讯